永和「瓦磘溝」過去被稱為「垃圾河」,如今卻是翠鳥、台灣藍鵲、紅尾伯勞...等保育類及台灣特有種棲息地,這巨大的轉變來自於民間力量,位於永和的「綠書店」與在地緊密連結,2020年起發起守護永和在地河川「瓦磘溝」相關行動,共獲得三次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幸福社區類-楷模獎》榮譽。除了將社區共同記憶的「瓦磘溝」恢復生態多元的樣貌,並不斷擴大行動規模,期望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關注自身環境,由小到大,將善的力量擴及到整個社會。&nb...
編輯著作/梁博超 文/梁博超 奇觀!排水溝內竟然有鳥聚,神奇的是聞不到臭水溝味,站在中和區的中和橋上,你會發現橫貫中、永和區的瓦磘溝綠草如蔭。新北市水利局面對30多年無法解決的沉痾,從源頭住戶端做污水用戶接管、河道渠底改善加速水流及清水引入工程,維持晴天水路之基流量,現在的瓦磘溝不僅被綠樹流水環繞,走在溝旁的人行步道,讓熙攘的都市增添不同色彩。 排水溝內植栽綠化成果良好,吸引鳥類群聚。(圖/...
水利局以過往河川的整治案例,於3月底完成湳仔溝整治。環保局則提出六大策略打擊水污染,在發生污染事件時,以最短的時間完成預警應變降低對環境的危害。 水利局補充,在新北市境內尚計有125條河川,分別有都會排水型河川、生態型溪流及景觀休憩型河川的策略願景方向,以致力提升新北市水環境品質為目標,同時也接續考量河川生態,恢復河川自然的生命力。
水利局自去年12月中旬起,針對後巷二次違建及阻隔物持續以公文通知污水下水道用戶自行拆除違建,同時分區進行逐戶勸導拆除違建物,水利局會同違章建築拆除大隊多次辦理聯合會勘,與現場民眾說明溝通與觀念勸導,大部分用戶皆配合辦理自行移除,針對少數不配合用戶則由違章建築拆除大隊辦理認定違建事項及評估優先處理次序,歷經近11個月的努力,於10月底終於將列管案全數拆除完成。 後續為確保污水下水道設施及用戶排水設備正常運作、有效發...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每年在污水下水道平均投入13億建設,普及率每年成長1.5%,今年八月才突破20%。市長請水利局繼續推進工程,維持水資源回收中心的運作,並持續進行污泥減量,同時確保現場工安與消防安全。污水下水道工程施工,可能須拆除地面違建,也請相關局處配合水利局進行在地說明,避免影響施工進度。 水利局指出, 台南7座水資源回收中心也已啟用運轉,每日處理水量達到162,200噸,污水回收再利用,建立都市小水庫,...
中市水利局長范世億指出,截至今年7月,有約21.7萬戶因用戶接管措施改善生活品質,今年也獲中央核定污水建設經費約15億元,會繼續推動原市區、豐原、太平等區域污水分支管網建置及用戶接管,並在烏日、大里、谷關及台中港啟動水資中心、主幹管興建等前置作業。 水利局表示,污水下水道建設的最後階段是用戶接管,近兩年接管戶數屢創新高,多仰賴地方里長及民眾配合,目前台中市用戶有接管免費獎勵,民眾可參與說明會了解獎勵細節,水利局也說...